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乞巧说课稿

时间:2024-06-29 21:59:29
乞巧说课稿

乞巧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乞巧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乞巧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乞巧》和《嫦娥》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八组课文第29课古诗两首。前一首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嫦娥》一诗借嫦娥奔月的故事抒写了诗人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读本课生字,会写“乞、巧、霄”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且背诵古诗。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意,积累语言。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民间传说和习俗,进而激发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难点: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诵读能力,只是还处在接受的阶段,因此我力求以半扶半放为主,渗透多元诵读方法。另外他们对神话故事很有兴趣,但是这两首诗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远,学生也未必听过乞巧节,含义就更难理解。故我利用神话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通过多种诵读形式达到以读促悟,并适当穿插相应民俗文化知识以解决学生的疑问来设计本次教学。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本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设境想象法: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使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然后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重点字词剖析法:利用形声字的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来区别今宵的“宵”和云霄的“霄”,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同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提高“学诗”的深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3、朗读体会法:简化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在诵读中积极感悟。

四、说学法

主要围绕“读准确、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这三条主线来进行吟诵学习。

五、讲教学程序

主要是三步式教学:

第一步:神话激趣引课题。谈话后课件出示几幅神话故事图片,指名说说故事名称,并齐读该名之后出示牛郎和侄女,嫦娥奔月图揭示课题《乞巧》和《嫦娥》(板书课题,提示生字乞巧的写法和变音)

第二步:朗读感知觅诗意

(一)初读意会。先让学生放手去自由读两首古诗直到读通顺为止。接着指名读乞巧这首诗,其他学生来评议是否读准确了字音,教师相机正音后再找人读。过后师示范读,同时让学生思考与前一位同学读的有什么区别(为了引导学生明白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师生合读、换读。

(二)区别宵和霄来理解“七夕今宵看碧霄”。师提问激趣:这首诗里有个小秘密,不知你们发现没有?(课件出示乞巧诗课文)提示生找出两个同音字:宵和霄,指名回答不同之处。利用形旁宝盖头和雨字头的表义特点从字形上指导区别出这两字,再递进理解词语:今宵和碧霄。然后用顺口溜帮助他们记住字形。这时学生们对诗意有所悟就可以进行齐读全诗了。

(三)教读《嫦娥》。之前已读通了乞巧一诗,现在利用迁移的学法让学生自读《嫦娥》,期间巡视指导,对于读不准的情况,教师正音过后教读一遍再要求齐读,齐读之后再抽前面读错的学生来读,加以鼓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第三步:研读两诗悟诗意

1、乞巧的诗意浅显易懂,不必多做深究。指导小组自学资料袋。汇报交流,过后再次齐读乞巧。

2、研读《嫦娥》。这个环节的关键是要理解“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先从题目作文章,询问孩子们标题为什么是女字旁,再指名回答。同时课件出示本句图文,指明屏风是什么,配乐,并通过语言感染烘托气氛,让学生试着说出嫦娥的心境,再多找几人来读本句体会出嫦娥独居月宫的孤寂。之后简述诗人李商隐的诗作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是借写嫦娥的孤独来表述自己的寂寞。有所感悟后再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最后是布置作业:默写古诗,搜集民间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听。

六、板书设计

乞巧嫦娥

宵———————今宵↘↙

霄———————云霄银河

  乞巧说课稿 篇2

《乞巧》是人教社新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那是因为诗中有意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也就是意境互动教学策略,事实证明还是比较成功的。

1、借画面互动: 《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这在教材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场面。除了在课前加几个晚班搜索到了让我中意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外,在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配乐再现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

2、借音律互动: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教学中让音乐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是我的初衷。在朗读在背诵在想象的时候,我本想选用经典名曲《阳关三叠》作为背景音乐,可后来又觉得学生难以从中体会到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重逢之喜、人间姑娘的乞巧之切。于是,我便用《西游记》插曲《女儿情》取而代之,音乐响起,缠绵悱恻,宛若将人带至几千年前的时空,怎能不激发起在座的学生、家长无边的遐想呢?

3、借吟诵互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吟诵是古诗教学很多老师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学时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课中吟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4、借想象互动: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最后请学生大胆地向织女祈愿,启发 ……此处隐藏10844个字……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 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习后,我用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 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 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板块: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出示诗第一行)读后,借助课件:夜空图,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碧霄”?。然后引出两颗织女牵牛星。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

这两行诗吗?然后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

2、我以问题“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引出三、四行。

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这第三四行诗句的学习,我引导学生抓住“家家、穿尽、千万条”等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当时乞巧节的盛况。“

(这一环节,我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

第四板块: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写字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书写的训练。本课要写的生字“乞巧霄渡”四个生字。新 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正确,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我先出示 生字然后引导,小朋友们,老师请来了一些小动物,每个动物身上都有一个字,要仔细认一认。如果这些字你都能读正确,写正确,它们就能成为你的朋友啦。第二 层次:写美观。在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的基础上,我范写,然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静心写字的氛围,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丽,体验写字的乐趣。

四、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机板书下列内容,以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语言艺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天上 相会

乞巧

人间 乞巧

五、 说效果

我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看看,想想,说说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乞巧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文章是《乞巧》,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这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材:

《乞巧》是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园地上的一首古诗,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民间故事,都是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训练学生有梯度的复述故事,先是简要复述,再详细复述,然后进行创造性的复述。《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的一首古诗,诗人通过描写人们乞巧的盛大场面来表达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诗想象丰富且内容较浅显易懂,前两句写的是牛郎织女的传说,后两句描写的乞巧这一传统习俗,画面丰富,充满了想象空间。这首古诗主要是围绕本单元主题“民间故事”而选编的,继续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再次夯实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连接经典诵读的文章《迢迢牵牛星》,也是为了继续巩固这一训练点。

说学情:

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了解这两首古诗词的大概意思是本课的训练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 学会简要复述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但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复述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有的在复述过程中条理不清晰,语言不简洁。在教学过程中教我注重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清楚、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课文。

说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两首古诗词,并了解这两首古诗词的大概意思。

2从古诗词的学习中,继续学习复述和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3在古诗词中, 再次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流程:

一、检查反馈。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里我运用智慧课堂里的教学模版的转盘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听音乐,来猜一猜是哪一篇民间故事,目的一是考察学生对读过的民间故事的掌握情况,二是以游戏形式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我顺势过渡,民间故事大家都喜欢,许多诗人还把它写进古诗词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中的民间故事,先来学习《乞巧》。

二、新授。

环节一1检查反馈。在学习古诗之前,我还是进行了课前检测,同样运用了智慧课堂上的互动试题,目的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清楚课堂上我的授课指向。

环节2解乞巧。诗题是一首诗的题眼,因此先让学生理解诗题。

环节 3诵乞巧。播放视频《乞巧》,通过范读,学生自由读,师生承接读、个人展示读等多种形式,让学会在读中感悟诗中所寄托的美好情感。

环节4讲乞巧。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看图试着用两三句话给大家讲讲这首诗。这里的简单复述是为任务二的创造性复述搭建了一个训练的平台。那么这样的故事大家听着过瘾吗?我问学生,出示任务二,让学生对诗中的某一处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这个是本节课的训练重点也是难点,有了前面的“台阶”,学生再次“添油加醋”。这种梯度式的训练,由简单到复杂,易于学生掌握。最后通过智慧课堂的学科工具让学生把打乱的故诗按照顺序排列好,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背诵,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完。从始至终作为教师的我,努力做到轻轻松松教语文,快快乐乐学语文。

环节5两翼教材链接的是《迢迢牵牛星》。落实一课一得,让学生继续练习复述故事。通过视频播放吟诵《迢迢牵牛星》让学生知道读古诗有方法。还可以吟诵,古人有四声法,就是一二声的字读得慢一点、长一点,叫平声;三四声的字读得快一点、短一点,叫仄声。

三.说板书设计。

针对此首古诗的板书设计,我决定用学生的语言来进行组织,一是精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二是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通过用学生的语言来组织板书,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进而领悟诗情。

四.说反思。

《乞巧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