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本次公共课我讲的是第一课时,这是我讲课中的一次尝试。虽然,平常每一课的第一课时都有识字教学,但看过教学参考书后,总感觉讲的不够细致。这次尝试过后有如下感受:
一、识字教学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集中识字有利于学生归类识记。再教学中学生能找出带有草字头的字:“葫、芦、藤”竖心旁的字“怪、慢”,并且还知道了这些字分别与植物有关,和内心的感受有关;还能找出“盯、啊、葫、芦、蚜”等形声字,这种教学方法太高了教学效率。
随文识字降低难度。随文识字,这种在语境中识字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认读生字,识记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在配上背景中出示的图片,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生字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如“藤”字形复杂,学习“细长的葫芦藤”时,让学生借助图片识记并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葡萄藤,南瓜藤,西瓜藤”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认知,进一步了解葫芦藤的特点。再如生字“谢”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示谢谢,感谢的意思,而在这里指葫芦花开过了花谢了的意思。采用查字典选择义项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谢的意思。又如通过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进一步理解,“盯”是指注意力集中的看,比看更进一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结合语言环境,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明白用法,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抓住词句,注重积累。这篇课文比较短,但是好词好句还是挺多的。如“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细长,长满绿叶,几朵雪白的小花”等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这些词语把葫芦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和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三、找突破口,变序阅读。当学生和文本接触之后,提问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乱呢?涉及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是有密切联系的。
四、写字。在写字这一环节,我采用让学生归类书写的办法提高了效率。“棵、盯、怪、治”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学生从结构、占格、关键笔画三方面进行观察,书写,这样学生在比较中学会了识记方法、提高了书写效率。
教学设计环节完整,也注重了细节,但是还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读书有了感情,但是声音过小。
2.学生的书写还需要有歪的现象,在平常的教学中还要纠正学生的书写习惯。
3.自己在教学中缺少对识记方法系统的总结,课上只做了口头上的说明,要是打出来学生读一读,该多好哇!
4.缺少鼓励性的评价语,学生不敢发言。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2《我要的是葫芦》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属寓言性质。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至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纷纷提出: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颇有深度的问题——“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
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条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近这条线。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中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篇幅虽短,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设计上,我始终抓住一条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明确了这么一条线,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采取了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激活学生的思维,再次明确本文要解决的难点: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当学生学完第一自然段时,通过看图——学文——品文,引导得出:因为叶子长得好,所以葫芦才长得可爱。从而为后文的学习打下铺垫。当学生学完第4自然段时,我又引导学生小结:因为叶子长了蚜虫,所以葫芦才一个一个都落了。最后通过这种变化对比,学生明白了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
但由于没有好好把握二、三自然段的教学,以致思路混乱,拖了时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再仔细地研读文本,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更好地完成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3《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故事中,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为了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小葫芦会落?我设计了问题导读的方法。
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分别是:这个“我”指的是谁?他要的葫芦得到没有?然后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在交流时,我让他们充分地说,一来检测他们的自学情况,二来可以借此梳理课文内容,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然后学习课文第1、4节,找出葫芦的前后变化,从开始的“可爱的小葫芦”到后来的“都落了”,引起学生的思维矛盾,质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一个一个落下来呢?以这个问题作为突破口,引领学生学习。导读第2、3自然段时,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及时进行语言转换训练。例如:“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的比较,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在语气上的不同。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那个人在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在讲到“叶和果之间关系”时,我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所了解的知识,由此轻松地解决“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难点。
但是上下来,还是感觉教师的“导”过多了些,使学生显得比较被动,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研究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4又一堂公开课过去了,真的是苦并快乐着!这个过程是一种煎熬,但是当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收到了效果,并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又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我要的是葫芦》这 ……此处隐藏11699个字……
生:我从“挂”字看出小葫芦很可爱,因为“挂”字让我感觉葫芦好像在风中摇动,一蹦一跳,十分可爱。
透过想象,把孩子们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从而有身临其境之感,好像葫芦就在他们眼前,那个人就在他们的身边。
2、主角体验创设情境
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那个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拿出一个小葫芦)那个人是怎样看着他的小葫芦的?
生:(做出一动不动的样貌)看着小葫芦。
师:你为什么这样看呢?
生:书上说那个人盯着小葫芦,所以要一动不动地看。“盯”就是一动不动地看。
师:是啊,上课时,同学们都盯着黑板。那个人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
生:(齐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葫芦,谁来表演一下?
生:(盯着小葫芦)说……
师:你此刻的情绪怎样?
生:我很急,期望我的小葫芦快快长大。
师:那么你会怎样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
师:这句话是种葫芦的人对谁说的?
生:对葫芦说的。
生:对自己说的。
师:你从哪明白的呢?……
师:这种自己对自己说话,我们称为“自言自语”,老师就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一次,我的笔不见了,我自言自语地说:我明明放在桌上的,怎样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会?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纷纷应用“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经历)
这样,我透过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潜力也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体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4今天早上,我任教了镇级示范课《我想的是葫芦》。课后练习,思考甚少。
《我想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二年级上册第四模块第14课,这篇寓意故事轻松愉快,简洁明了精悍,讲一个种族葫芦,不管理方法却只想要葫芦,結果叶子上的芽虫越久越多,最终葫芦都落了。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实际意义刻骨铭心。
二年级的小孩子,聪慧开朗,理解能力强,擅于主要表现自身,针对新事物追根究底。把握住这一特性,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快乐,从情景中紧紧围绕“讨人喜欢的小葫芦怎么会落呢?”这一难题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趣味性中学习培训文中。 《我想的是葫芦》一课,我采用激趣的方法,让学生在认字、写毛笔字、了解、诵读、演出等每个教学过程里,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主动性。把握住角色语言诵读体会,理解课文內容。
在做教案设计前,我阅览了模块前言及语文书上的课后练习题等有关材料,本节课的课程目标我明确为:塑造学生联络前后文了解词句的能力;理解课文內容,了解叶子与果子相互关系;塑造学生恰当、流利地、有情感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课堂教学难题:
基本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一样语调。明白做一切事儿必须留意事情中间的联络。
教学环节:
一、视頻导进。让小孩赏析葫芦丝音吹奏,体会到歌曲的美好,进而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爱好。然后正确引导小孩读好“葫芦”、“葫芦藤”这2个词句,表明葫芦的关键功效,找出题型。
二、初读课文内容,识速写字。学生随意读课文内容,规定读准多音字,读通语句。根据协作说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嘟囔”“盯住”的含意,另外范写“盯”,让小孩在田字格里开展练写。
三、提供四幅图小人书。老师学生协作填补第一幅界面。最先让学生找一找应当在葫芦藤上画什么物品,随后正确引导学生把语句读得美一些,用画葫芦叶的方法鼓励学生把“绿叶子”、“嫩白的花朵”、“讨人喜欢的小葫芦”读好。随后让学生用“实在太xx的xx啊!”来夸一夸“葫芦藤”、“绿叶子”、“花朵”。学生在不经意间中已会转述第一段內容。
四、成语游戏:请学生要看第一幅图,再看第二幅图,看一下发觉了哪些,有哪些不一样。正确引导小孩读好第二幅图的“难过、伤心、失落”的情绪。
五、诵读、感受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语调。提供反问句“叶子上的虫还要治?”,感叹句“几个小虫子吃什么会死!”,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含意。根据比照读体会出反问句和感叹句在表述角色感情层面的益处。
六、表明事情中间存有着相互关系。芽虫汲取葫芦藤液汁,造成叶子发黄,进而没法运输给小葫芦营养成分,它是小葫芦落地式的缘故。事情中间存有着密切联系,要多动脑子,另外征求隔壁邻居劝诫。根据这一经典故事,让小朋友说一说自身在学习培训中应当留意的事。
它是小朋友们第一次接触寓意故事类的文章,将会有点儿生疏,在了解喻意上带一定的难度系数,在全部讲课阶段中,我尽管以读主导,在学中让小孩理解课文内容的观念内函,但自始至终還是牵着小孩走,沒有真实让小孩做课堂教学的主人家,这都是将来课堂教学必须留意的地区。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5《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在第二课时我主要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思路清晰,重点较突出
本课教学主要抓住三个训练重点:(1)朗读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要葫芦和邻居着急的心情。(2)句式的训练。通过朗读比较两组句子不同的语气并体会每组的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并通过练习巩固。(3)补白策略的训练。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如果你就是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做?请你用上上面的句子,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板书设计和教学内容不同步。
2、学生做了讲学稿上的练习没有全班展示交流。
3、上完课了没有小结
4、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5、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