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5 11:54:23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5篇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整节课凸现以下几点:

一、找准目标,层层深入。

“我认识他们”这一活动主题以一个孩子的话为切入点,用孩子的眼光看社会,观察在他们身边,有哪些行业的劳动者在为大家辛勤服务。面对这样一个话题,我在悉心钻研了教材和教参后,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研究活动。课前指导学生们调查、观察、采访身边的劳动者,让学生初步体验。上课时从三个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解决好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一“生活中,处处有劳动者”中,通过师故事导入示范找身边的劳动者——学生找图片中的劳动者——找身边的劳动者,落实“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这一目标。在活动二“调查中,走进劳动者”中,通过汇报课前调查,了解身边劳动者的苦与乐——游戏中自己体验劳动者之间互相服务,落实“初步感知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三“理解中,赞美劳动者”中走进劳动者的心灵,赞美劳动者。课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行业,走进从业者,访谈观察或亲自体验他们的具体工作情况,将话题进行延伸。即是为下一个活动主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做好了扎实的铺垫,也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的延续。

二 、触及心灵,体验内化。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他们的心理发展角度出发,找准最能触及学生心灵的那个音符。如开课时,巧用今年大雪灾,人们互相关心帮助,尤其是交通、电力、部队等部门发挥了“不能没有他们”的作用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去自己身边许多不曾关注到的人,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又如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身边劳动者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最确切的情感体验切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再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游戏设计。学生们在感同身受中深深体会到了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在活动三中,让学生们将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爱心卡上,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同时,本课的CAI内容,完全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生活中的人,学生学起来轻松,体会起来深刻。

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形式的组织上做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效。而这,是我们每一个品社人的追求和努力方向。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2

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3

新课改以来,从事思品课教学的教师都会深切地体会到,思品课教学长期因循“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讲授---板书---讲授”近呼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等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疑为应试教育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单一的粉笔、黑板,走向视听结合的高效率思品课教学方式,以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

如何在思品课中恰当使用多媒体?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便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2、通过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形象的直观的知识,加深知识理解

思品课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利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3、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果。

在思品课中,有很多重点难点问题是教师难以凭口舌解释清楚的,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优点,借助多媒体处理信息,适度选择,精心选择,合理解释和演示,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说清楚,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

4、增强时代气息和可信度。

通过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记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 ……此处隐藏17361个字……的总复习阶段,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梳理基础知识,把“厚书”读“薄”,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努力通过知识再现将所学知识串成“串”,连成网,前后连贯起来,构成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宏观上把握课本内容,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而且有利于学生熟悉所学知识。

另外,在九年级的总复习阶段,还要把握联结点,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加强对知识的系统逻辑归纳,可以打破教材的章节、各年级知识点的界限,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横向、纵向的重视,通过归纳、比较,从更高层次上把握教材的体系,采用归类的方法使之系统化、专题化。有意识地结合具体情境或通过适量的典型训练,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调动、整合,并学会运用基础知识去认识、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5

老实说,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 “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以下是自己在本学期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诚请不吝指导。

一、 目标明晰,展示具体。

我们选用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丰富,不时点缀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教师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师应从形象生动的课文中提炼其精要和实质,确定每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二是教师应把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描述语言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简洁、具体、最好概括为“……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将会……”;三是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具体为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预习,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进行训练,围绕问题进行复习作业,如此,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表层了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应用,问题解决了,目标

也就随之水到渠成,顺利实现了。

二、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

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三、自觉主动,事半功倍。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培养这种新型人才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和探索。

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在教学

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

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一要在上课前,学生应预习课文,划出所谓的知识点,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不懂的,这一过程十分关键,因为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学生又是一个个个体,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课上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二要在上课后,教师要学生明确本节教学目标基础上,留置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三是要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要自觉主动提出,将问题当堂解决,不留死角;四要在解决所有疑难后,为增加理解,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有必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思考,找出自己认识上、知识上、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纠偏补错,及时复习,融会贯通。

  四、循循善诱,步步深入。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往往符合这一规律。

教师在展示目标以后,先要让学生通过层次目标,找(出问题答案;后要逆序而上,分类总结次目标、中目标、总目标答案,脉络清楚;三要综合分析整个问题,形成对总目标的了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学会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五、合作探究,拓展升华。

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我们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其理论依据是:

1、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

2、学会学习的思考。

六、及时复习,巩固成效。

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复习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教师的讲解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再次阅读课本,进一步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度,问题的分析、直至解决,自主得出结论,使知识咀嚼消化,滋润心田,强身健体。

  七、教后反思,完善纠偏。

常言道,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得再周详,教案写得再完善,课堂教学中往往也会遇到这样那样各种意料不到的问题,导致我们不能完整地实现教学计划,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深入进行反思,思考其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服务。

  八、读议练讲,高效授课。

课堂教学改革要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成绩,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本着“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只有堂堂清,才能日日清,进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九、预听温作,高效学习。

一指导预习,夯实课堂教学基础。二紧扣课标,展示课堂教学。三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

十、课堂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学要因教师的个性、能力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千课一律;第二、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层次不一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第三、教学要因教学的环境而异。不同地方的教学环境都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