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时间:2024-09-05 15:56:20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能力特征: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巧。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意见。

教学要点:

1、学习本文作者真诚而委婉的劝谏艺术。

2、品味本文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1、问答法。

2、探究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背诵。(学生先根据内容层次试背,再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略)

三、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忠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四、研习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出示投影:

(一)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下愚”,称唐太宗为“明哲”?

(二)能否将“臣闻”改为“臣以为”?

(三)能否删去文中“承天景命”一句?

(四)能否将“诚能见可欲”改为“是故见可欲”?

小结: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

五、品味语言特色:

1、委婉谦虚。

2、多用比喻,生动形象。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谈谈其表达效果。

对偶句: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排比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小结: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2、画线句的出处,说说引用的作用。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出自《诗经大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载舟覆舟(出自《荀子王制篇》“君则舟也,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诚能见可欲(出自《老子》上篇:“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

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成武》“垂拱而天下治。”)

小结:“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金”“字字有出处”“事事有依据”

(强调积累下列成语:局安思危、戒奢以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垂拱而治、纵情傲物、载舟覆舟、长治久安、竭诚待下)

六、延伸拓展。

下面是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的《魏郑公谏语》,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剀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yì(此字打不出,“刈”字去掉右边)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从课文及此文这两处你可看出魏征劝谏有什么特点?请稍作展开,用自己的话表述。

明确:从这两处可看出魏征劝谏不但有大勇,还有大智。他很讲究劝谏艺术,善于用比喻来说理。课文《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就是比喻,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本文则以“十年长患”来比喻“隋氏之乱”,以“疗治且愈”“日行百里必不可得”来说明“告成天地”(封禅)之事的不可行。魏征劝谏确实是“引喻剀切”,得体动人,能让唐太宗心服。

七、课文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反复诵读,我们逐层领悟了作者高超的劝说方法和积极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蕴涵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佳作,领悟它、掌握它,对于我们奠定语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处,它会让我们享受终身。

八、作业布置。

1熟练背诵全文。

2请结合上学期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篇目,谈谈你对文学史中烛之武、邹忌、触龙、魏征等论辩艺术的感悟,他们的才能何在?说辩技巧何在?成功的奥妙何在?

3古人的说辞奥妙无穷,对于处在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人,对于面临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现代人,不断提高说话技巧,有何借鉴意义?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2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三、背诵全文,归纳成语典故。

四、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教学设想】

一、教学时首先了解写作背景,重点介绍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诤臣”的关系。

二、诵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体会本文华美流畅的语言及“居安思危”的思想。

三、背诵全文,归纳词义,落实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

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步骤】

开场白:一个新的政权建立之初它面临的主要是什么问题?实行“仁政”,让百姓休养生息。当这个政权巩固之后,出现了“太平盛世”,它是不是就没什么问题了呢?如果有问题,那将是哪些问题呢?让我们看看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章吧。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2、背景:唐太 ……此处隐藏27749个字……况我们普通人呢?太宗虚心纳谏,创造历史有名的“贞观之治”。若大家也虚心纳他人建议,虚怀若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定会树立起光辉俊洁的人格。那么,魏征到底给唐太宗进谏了哪“十思”呢,我们下节课来揭开答案吧!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4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三、背诵全文,归纳成语典故。

四、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教学设想】

一、教学时首先了解写作背景,重点介绍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诤臣’’的关系。

二、诵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体会本文华美流畅的语言及“居安思危”的思想。

三、背诵全文,归纳词义,落实练习。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

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

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韧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人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二、通读全文,、正音,了解大概内容。

1.注意读音:

求木之‘穹’留掌源窜舟\/军’蔽

2.对照注释,粗通文章.自读五分钟。

黜恶 谬赏

要求:把解释、翻译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质疑)

3.同学间互相商量,把疑难问题解决,如有解释、翻译不当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个别较难翻译,同学问解释不当的地方,老师重点讲析。

4.注意句子:

①振之以威怒:即“以威怒振之”。振,通“震”.威吓。译为: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②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欲,喜好的东西,动词作名词。译为:如果见到能引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以下“九思”句式相同。

三、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二。

读熟课文,背下来最佳。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辨析词义,归纳义项

二、分析文章,概括各段大意。

教学步骤

一、齐读课文,能背下来的同学背诵

二、检查作业,分析课后练习二。

1.古今问义相同的有:⑧骨肉,都指亲人。

2.古今词义有区别:⑤虚心,文中是实指,“使心虚”,现代汉语抽象化,为美德,谦虚的表现。

3.古今词义不同的有:①根本,文中是本意,指树根,现代汉语用比喻义或引申义。

②纵情,文中是“放纵感情”,即“骄傲”之意,现代是“尽情”之意。

④以为,文中是“以之为”的省略,是两个词,现代是“认为”的意思。

三、结合课内词义,复习以前知识,做课后练习三。可以商量,用5分钟完成,然后请同学回答,明确:

1.安:A.安定;B.怎么;C哪里;指享受

2.信:A.诚实;B.信任;C.信用;相信

3.求:A.追求;B.探求;巳请求;

4.治:A.治理;B.医治;巳惩治追求

其中A项词义为课文中义项,其余三项是以前知识,通过归纳.掌握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四、课文内容我们已经了解,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快的时间概括各段大意: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重要性。

2.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3.提出“十思”,即“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

五、各段在阐明观点时各用了什么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

明确:第一段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用“木长、流远”,喻国运长久,只有“固本思源”,才能“长治久安”,中间用排比来加强语势。

第二段用设问和对比的手法,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即民心重要,能“载舟覆舟”。

第三段: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提出君王要做到“十思”,才能“垂拱而治”。

全文骈散结合,语言流畅,表现力强。

六、作业

1.结合课后练习一,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四、五。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背诵全文,结合课后练习一,加深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二、体会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找出本课的成语,总结全文。

教学步骤

一、背诵课文

1.个人背诵、集体背诵与部分(段落)背诵、全篇背诵结合。

2.用课后练习一提问,学生背诵回答。

二、虚词的归纳

1.提问完成课后练习四,重在翻译。

2.归纳虚词“以”、“哉”、“所”的用法。

三、找成语,学典故

要求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成语,不少于三个,并且释义,教师总结。

明确:(1)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左传襄公十一年》)

(2)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旬子王制》)

(3)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尚书武成》)

(4)择善而从(之):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论语述而》)

(5)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献书报燕惠王》)

四、教师总结

本文是篇奏疏,虽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文章骈散结合,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运用比喻、排比,使文章生动有力。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